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新课标教学指导 >>
漫谈新课程改革
作者:yabglmyzwx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2-03


作者:yabglmyzwx
 
漫谈新课程改革
文山州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姓名:严爱波 学号:c20050201384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它涉及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方方面面,立足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新课改令人耳目一新,促使教师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加以审视与反思,对课程、教学、教材等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一些过去被视为经验的做法受到质疑。长期受到原有课程体系束缚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感到欢欣鼓舞。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少教师欢欣鼓舞地接纳新课程,还是凭着一种直觉,是基于对旧有课程体系、结构中限制和束缚成份太多的不满情绪的释放,对新课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和表面。所以,在新课程的认识、把握和操作上,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在创新教学成为教育领域新视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为中华民族培养优秀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里。
    关  键  词:   新课改   新目标    新教学    新评价
 
·理论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4年9月在我县揭开序幕,面对着悄然到来的新课改,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师,必然要考虑培养目标、改革体制、教育内容、实践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胸怀教育改革的热情,踏上了体验、实践新课标之旅。二年很快过去了,反思自己的经历有了一些感悟和想法。
    一、走进新课程,了解新课标
    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知识爆炸时代,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看出: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从前言到附录都令人耳目一新。处处体现出大胆的改革精神,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以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了全新的目标体系,它为广大语文教师实施语文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航标。
    二、明确课改任务和课改目标
    现行的课程体系完成于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对于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的繁荣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而,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分门类别基础之上的分科课程成为课程结构最重要的特色。
可见,这次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为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即: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以上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让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明确了教学中的培目标。
三、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
    1、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感。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所疑问才去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首先要抓住时机引导问:课始,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中,激励学生对重难点深思质疑;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作反思,问得失。
    其次,要针对提问随机诱导,及时作出评价,对闪现学生智慧火化的问题加以肯定,并引导全体学生在书上打个问号,使学生学会提问;针对问题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促使学生在“问”与“答”之中,主动发展语言。新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当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带着对课本,对老师的挑战走进课堂时,语文课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
    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标志就是书声琅琅。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问得多,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就少了。学完课文学生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相当普遍。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读好。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沐春雨,如坐春风,象喜亦喜,象忧亦忧。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学生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坚持以读为主,自读自悟,自我赏析,这一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读”占鳌头,以美感人的“赏读”,以情动人的“品读”,以扶为主的“教读”,大胆的放手“自读”……贯穿教学始终。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创设争论情景,利用理解中的矛盾点、分歧点,鼓励学生在争辩中磨练语言,磨砺思维。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使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洋溢着和谐民主气氛的课堂中,学生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批评的忧虑,充分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4、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作练习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常常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只有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锻炼。实践证明,把写的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就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这种写作练习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没有“无米下锅”之虞。课文内容蕴藏的感情,以及对这种感情领悟过程中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感情氛围,都有助于学生写作时的“情动而辞发”。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新课程呼唤新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读能心知其故,写能通畅合度,听能知事明理,说能出口成章,那么他们就会一辈子受用无穷。                                                                                    
四、 促进“教”与“学”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其关键在教师,因此,必须教师过去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熟悉掌握《新课标》宗旨。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随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应调整自身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用好新教材,必须进行一次学习“革命”。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拓展学生动手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技能,发现问题,并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让其意识到“独立”与“合作”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五、合理看待“新课程评价”
过去的课程评价中,往往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尺,通过试卷用分数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学的评价。从而确定其是“优等生”或是“差生”。而新课程评价彻底改变了过去过分的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注重造就学生的个性张扬。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生分等进行评定,继而给他(她)们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
另外,在评价原则上,坚持指导性原则和激励性的原则,通过评价来指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在评价标准上,他体现开放性,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等,不是强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而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六、课程的创新
新课程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半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并由此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综观义务教育制度确立以后的课程建设,有了比较突出的进展,如: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了国家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学科课程”加“必修”的模式,增加了“活动课”、“选修课”等;推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初步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了新的教育观念,激活了教育实践的改革。
·实践经验·
七、我校业绩
(一)、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1、加强课改理论学习,积极收集课改信息,及时引进课改成果。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和研讨工作,搜取课改方面的资料,了解课改信息和动向,介绍并引进课改成果,积极跟进试验区的课改工作。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拿出课堂教改成果。教学中集中精力,力争在七、八年级的课堂教学改革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拿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的新学法、新教法,上出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参与、具有较高质量的新课。                           
    3、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浓厚学校教科研氛围,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教师们的教科研成果。努力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从教育的视角对课改作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为课改的推进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改革教学常规管理。
1、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学校抓住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进行管理,将教学过程的管理权交还教师自己。
2、备课:重备课的实效,轻备课的形式。重点抓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的把握、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以及教学基本思路的体现,放宽对教案样式的管理,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备课,提倡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
3、课堂教学:积极推行“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方法,推广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消除“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4、作业与辅导: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多一些主观性和知识迁移的内容,多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和调查研究的任务,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八、新课改实施中的不足
新课程开展两年来,教师感悟特多,但盲点也不少。例如:
课改实施中提出的问题
新课程开展一年来,教师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1、在新课改中,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算是合格教师?什么样的教师称得上优秀教师?语文学科的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不平衡,兼职教师过多,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参差不齐,差距过大。个别教师还有“教师中心”的观念,课堂的互动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观念正在转变过程中,课程正在实施进行中,许多课题正在研究实验中,还会出现我们预见到和没有预见到的问题。
2、语文教师素质是决定课改的关键:以往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学历达标教育、教材教法讲座、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基本上围绕教师的学科知识进行。但新课标、新课改的生物教师培训不能坐而论道,不能靠教师的说教解决问题,不是单纯的科研方法传授,必须立足于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让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教师培训是提高生物教师的执教水平,兼职的、非语文专业的教师该怎样进行培训?如何受到高校教授的专业指导?
3、语文教师担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付出的劳动比以前多。以往的按教学时数来评价只是劳动强度、劳动密集型的评价,已不适应。而且整个社会大环境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对语文教师的评价仍然以分数论英雄,而且与奖金挂钩,学校应该怎样评价语文教师才科学合理?语文教师自己又从哪些方面评价自己?
4、新课改的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开发,在校内可建成科学研究室,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阵地和舞台,但需购买设备、仪器,学校资金缺口大;教育资源也离不开社区、博物馆、风景区的支持,在长期的实践中能否一如既往地支持?课程资源、信息来源渠道发掘严重不足。
5、我区初中教育共同特点是班额较大,各班人数较多,而且所教班数多,教学中应怎样分组?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对部分学生根本不认识,又怎样去评价他?科学性与操作性并存的评价方法的探索难度较大。
回顾两年以来,新课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坚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靠深化改革来解决,要上升到以对国家、民族、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这一个适应新世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崭新课程体系,奉献给我们的新世纪。
 
主要参考资料:中学语文网中网  http://www.ykyz.net./yuwen/index 老木辑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试教通讯》  体育与健康专辑(十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初中高效语文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生本教育刍议
植根课改,放飞心灵—记我校的课改之路
让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焕发沛然生命之气
新课标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机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总结
众说纷纭:课改为何这样难
检槽中学学习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断裂与错位
栽种一片有个性的苇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仍要回归基础,回归文本,回归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科代表的培养与使用刍议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推行中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不可偏废
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探析
慢慢走,欣赏啊——我随新课标一路走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访谈
尊重天性,顺其自然——09暑期培训小结(新课标下教学思考)
新课程教学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浅谈新课改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对联教学
反思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课标要求下我们怎么教语文
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反思新课改,探求农村语文教学之路
热闹的课堂带来的思索——新课标课堂教学探微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